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研究 >> 行业 >> 文章页
以气观煤 探寻警示
2009-12-17 09:39:5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681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灾害将能源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暴露了出来。这次是天然气。
  这一切,出乎人们意料,却又有迹可循。意料之外的是,“气荒”来得突然,波及面广,影响大;意料之中的是,近年来,每逢冬季遭遇极端天气,能源供应领域的矛盾总是最先被放大,“煤荒”、“电荒”、“油荒”都经历过,本身因储备不足、发展失调而一直在“走钢丝”的天然气“落了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舆论对导致“气荒”的原因各有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供应能力和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不匹配确实客观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天然气产量预计为890亿立方米,而需求增至1000亿立方米以上,缺口有110亿立方米之多,只好以高价进口填补。
  体制问题是导致“气荒”的又一个诱因。长期以来,天然气开采、运输局限在少数几个企业手中,缺乏竞争机制,没有发展动力,这也进一步恶化了供需环境。在资源价格改革悬而未决的敏感期,甚至引发了关于“气荒”的各种猜想。
  事实上,上述这些分析,固然有天然气市场的特性,也有能源经济的共性。作为同属一次能源的煤炭行业也经历过类似的问题。
  以煤炭价格为例,从1992年放开管制,到近年取消全国煤炭订货会,淡化产运需衔接的官方意愿,煤炭价格迈向市场的脚步走得十分艰难。直到今天,在煤炭企业握有更多话语权、而用电价格逐渐松动的情况下,煤炭企业才能够与电力企业达成某种微妙的平衡,争取更多的利益。反过来看,这样的进程也做到了既利用市场之手化解了个体、局部的矛盾,也没有对更多的利益群体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一方面,改革决不能倒退,另一方面,理顺定价机制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