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低端产品相对过剩 技术亟待升级 |
2009-12-17 09:40:1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760
|
|
作为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材料,我国多晶硅产能是否已经过剩的问题近期引发广泛关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非常严重。而许多业界的专家却认为,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太阳能的情况下就说太阳能材料过剩无法解释。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上的多晶硅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在此情况下,国内对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的确存在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只有把中国的底盘实实在在摸清楚了,才能保证多晶硅产业有序高效的发展。 投产和达产完全是两回事 “在众多项目建成投产的情况下,多晶硅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但实际产量却没有过剩。”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江苏中能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解释说,“多晶硅生产企业类似于化工企业,投产和达产完全是两回事,从投产到达产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也就是说,设计能力为1000吨的项目,短时间内产量很难达到70%左右的达产率。就是工艺技术水平相对完善的企业,达产率也仅为80%左右。” 熟悉多晶硅行业的人都知道,多晶硅企业千吨级生产线约为两年建设期,运行一年半后能达产就不错了。四川新光硅业2007年就开始投产的1260吨生产线,2008年全年平均达产率也仅为65%。虽然各多晶硅项目都运用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但是各个企业系统的集成效率如何、模块技术是不是最先进的、还原炉和精馏塔等重要设备的设计是否优化以及副产物的消化是否干净,都直接影响其达产时间和达产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