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退位“旁观”煤电议价迈步市场化 |
2009-12-29 16:39:3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16
|
|
按照惯例,每年12月下旬,中国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企业都会聚集在一起召开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但是今年,这一惯例被打破。 据了解,发改委已经下发相关文件,对2010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运力配置框架方案,将不再召开往年的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以及合同汇总。这意味着,持续多年的煤炭订货会自今年起被“终止”。 订货会时代终结 在业界看来,终止煤炭订货会无疑将割掉煤炭“计划的尾巴”,标志着煤炭市场化改革再度向前迈出一步。 不过此举来得并不突然。旷日持久的2009年电煤谈判,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电煤走向市场化的分水岭。直到9月底,华能国际、大唐发电等电力企业才跟煤炭企业签订了今年的电煤合同。这距离2009年煤电冲突僵局的出现,已过去了大半年。 煤电冲突是个长久的问题。不过在此期间,作为能源价格的管理者国家发改委一改过去积极干预的做法,选择了做一个相对旁观的角色。这在当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向市场化迈步的表现。 观之煤电这一年,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相似观点——2009年煤炭订货会上煤电双方争执不下,不欢而散,电煤市场也首次在没有签署合同、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运转了一年。这已经等同于市场化了。 “事实上,此次改变也只是不开现场的订货会了,就具体方面煤电双方还得谈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分析师、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特约评论员李廷表示。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制定2010年煤电订货价格谈判的方案,规则仍由国家发改委制定。 不算不知,煤炭订货会已经持续了多年。 1992年,煤炭统配时代结束,煤炭价格实现双轨制——非电煤价格随行就市,电煤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到了2002年,国家取消政府指导价,但同时对重点合同的煤价进行干预。随着“计划煤”与“市场煤”的推行,全国煤炭订货会议也从计划经济时期延续至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