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入世界遭遇贸易保护主义拦截 |
2010-01-07 09:56: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764
|
|
2009年,从不完全的统计意义上讲,称得上是外部世界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年”。 提出这个说法,绝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敌视心态作祟,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且不应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预设理念;也绝不是有点左右派别之分的愤青式民族主义表达。之所以这么讲,是基于经济层面的事实数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1月7日表示,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2009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十面埋伏的暗礁 尽管全年的数字因为时间关系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24日作出终裁,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该案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在9月11日那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为35%,这是奥巴马政府成立后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的结果。消息甫出,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在布什政府时期会是一项被否掉的议案。 而距离目前最近的例证是,欧盟部长理事会12月22日通过欧委会建议案,继续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为时15个月。而在此之前3天,欧委会反倾销咨询委员会召开会议,对这项议题的表决中有15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在欧盟27个国家中超过了半数。以至于国内有评论认为中国在这场争战中首战告捷,有望终结已经持续了3年之久的反倾销税征收。结果证明,这只能是一种奢望。在此3个月前,欧盟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分别高达39.2%和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