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剖析当前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 |
2010-05-04 14:51: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53
|
|
中国在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通胀压力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却难以削减。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投资的行业结构和投资的主体结构不均衡,进而加剧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加快改革,主动进行调整十分重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其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为高投资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注解。尤其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之所以能有效应对,投资拉动功不可没。但同时,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证轨迹来看,投资高速甚至是超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产能过剩。
●纵深论衡
与成熟市场经济体产能过剩通常导致通货紧缩压力不同,中国更多呈现出的场景是,产能过剩的同时,通胀压力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却难以消减。
投资的行业结构和投资的主体结构不均衡是这种独特现象存在的直接原因,并可能会不断加剧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不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内实现较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主动、稳步地加快改革和调整显得十分重要。
产能过剩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独特表现:第一、有关产能过剩(Overcapacity或Excess Capacity),通常的理解是,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低于成本最低产量或最佳产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产品的供给或潜在供给能力大于实际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产能过剩有时间点上的界定,即包括存量产能过剩和增量产能过剩。同时,由于最低生产成本的供给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差额与产业固定资本投入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更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第二、产能过剩在中国的独特表现。随着2003年中国进入新的经济景气周期,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亦日渐突出,并自2008年起渐次达到高峰。不仅以钢铁、多晶硅等为代表的中上游工业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明显,以部分机械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中、下游工业制造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行业也开始出现了类似于产能过剩的问题。一般而言,产能过剩除了直观地表现为产能利用率较低外,还会主要体现在行业供给超出需求、企业产销率下降、出口贸易摩擦增多、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以及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五个方面。但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情况更为复杂。
首先,从钢铁、多晶硅等中上游工业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具体表现看,第一,行业总体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例如,2008年我国多晶硅和电解铝的产能利用率仅为20%和70%。2009年,国内粗钢、水泥和传统化工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59%和70%。第二,产品库存大幅增加,产销率下降。例如,2008年初至2009年初,炼钢行业库存累计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最高时甚至超过了70%。第三,出口量增价跌,贸易摩擦频发。例如,2009年国际贸易领域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22起,与石化产品并列首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