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研究 >> 预测 >> 文章页
过量货币主导物价走势迹象明显
2010-11-05 14:57:0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784

   2010年2季度起,CPI和PPI环比指数开始呈现同步变动趋势,说明两者价格水平开始脱离各自领域的供求波动影响,开始按同一影响因素,即过量货币推动的通货膨胀预期,同步变化。货币扩张对经济的影响,已跨过了由“蜜”到“水”的时间节点(即货币扩张刚开始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相对不会对价格有作用,到后来就只有对价格有作用,不对经济有作用),未来如不加大货币回收力度,通胀将愈演愈烈。

    充裕的流动性加上价格刚性作用,宽松的流动性迟早会由“蜜”变“水”,流动性的长期宽裕,早晚要引起通货膨胀。当采用货币作为反危机的手段时,一旦经济企稳,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不及时回收,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即使经济还没有走上自我增长的轨道,一旦价格体系风险出现,事实上就意味着货币扩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弱化,那么为了防范通货膨胀风险,过量货币也需要被及时收回;此时经济体系需要其它刺激手段,货币手段作用已经不大,而对名义价格水平的提升作用却大增,货币变成了仅会推动价格上涨的“水”。因此,当扩张的货币政策成功地制止经济下滑后,经济运行开始恢复正常、进入正常轨道后,货币就应该被及时回收;此时由于通胀还没实际起来(过量货币必然引发通胀预期),正是货币回收的最佳窗口时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