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由于目前中国经历3年以来最强烈的通胀,今年第二季度的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对消费者而言,降低非必需品的支出是应对举措,包括交通和外出就餐。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达到6.5%,为3年来最高。1-7月份的CPI已经远远超过5%的适度通胀水平。为此,下一阶段中国居民的消费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中国消费者被问及如何使用闲钱时,存储仍然是他们的首选,其后依次为添置新衣和子女的教育费用支出。推动国内消费和解密消费者需求将是中国远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 据悉,商务部制定了首个国家级的国内贸易规划,其中消费的目标是5年内实现翻番,年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5%,到2015年达到31万亿。不过上述目标仅仅规划了更好更便利消费等措施,并未对降低通胀压力,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刺激消费给以太多笔墨。上述规划预计在10月份颁布。目前国内并没有单独的消费规划,是因为消费本身涉及的问题很多。要增加消费,核心在于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通胀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