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研究 >> 预测 >> 文章页
主权债务恶化加剧“二次探底”风险
2011-09-30 10:52: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liuwenxia 阅读次数:78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峰会再次聚焦“全球性挑战”。雷曼引发的金融大海啸整整三年了,同样是全球资本市场、石油、金属市场,乃至信心的同步下跌,与三年前不同的是,这次可以抵御危机的弹药所剩无几,情况也许会变得更加糟糕。

    其实,一场大泡沫破灭之后所留下的债务黑洞从来都不会自行填补,而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债务转移。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试图通过扩大其资产负债表,向金融、居民与企业部门提供刺激来减轻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财富缩水的冲击,进而控制去杠杆化的速度,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转移至政府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债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了。

    据估算,西方发达国家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财政支出几乎占赤字增加量的1/3,发行4.5万亿美元的债务,几乎等于此前5年年均债务发行量的3倍。

    截至2010年,美、欧、英、日四大经济体总债务余额达到84万亿美元,约为其GDP的2.4倍,在全球债务分布中,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外债总和,已经占到全球债务份额的82%,债务泡沫越吹越大,并为新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