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引领国际货币新格局 |
2011-10-21 15:44:4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869
|
|
欧债危机实际上是欧美利益集团设计好的自己享用的一顿“快餐”。如果中国执意“赴宴”,这顿“快餐”立刻就会变成“泻药”。争取人民币在亚洲的核心货币地位,成为区域内其他货币的“货币锚”,理应是中国亚洲策略的立足点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 当今世界正在形成两大主流货币,其一是以美元为代表的主流货币,旗下有日元、澳元、加元等重要货币群的支撑;其二是以欧元为代表的新主流货币。眼下,世界货币主导权正因为主导货币自身属性在发生实质性变化而产生激烈争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元借助美国的超级强势地位成为世界主流经济活动的通用计价货币,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历史性地宣告世界货币主导权由欧洲“移交”美国。但随着美元战略性的实施“脱金”计划后,美元逐步实现将其内在价值由“含金”,蜕变为“含铜”、“含银”、“含铁”,这促使欧洲萌发“夺回”货币主导权之念。从现在看,两者之争已渐趋明朗。而能源资源将成为世界主要货币重要“标的物”,这是未来世界主要货币主导权争夺的新趋势。 美元捆绑的“标的物”将以石油为主,同时还会将铁矿、能转化成生物能源的战略性资源等列入其中。生物能源也已逐步纳入与石油等传统能源定价趋同的轨道,这是美元捆绑“标的物”的新特点,值得关注。 欧元捆绑的“标的物”将以天然气等能源为主,同时还会将黄金等贵重金属、可再生性能源之类战略性资源列入其中。北非的天然气储量在世界占有重要比重,这是欧元区国家不惜血本“整合”包括利比亚在内的北非、西亚地区的深层次原因。 美元在今天已是脱离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美国欲穷尽包括政治军事等一切资源手段并胁迫西方利益集团为其打造的具有“模拟含金功能”的“人造”超级战略资源。美元在“脱缰”之后必然寻求价值回归,这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