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人在讨论“微博辟谣”的相关话题。在笔者看来,“微博辟谣”本身就是伪命题,微博的本质精神就是平等参与、营造合意。说到这个话题,我们必须首先提到微博的“自清功能”。如果关于一起事件的消息,只有一个人在微博上发布,那我们既需要质疑他的身份也需要质疑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但是,如果一起事件拥有多个目击证人,大家同时借助微博发布信息,那么彼此之间的不同看法则会形成补充。所以我们才说,在微博上“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真相的披露者,人人都有发言权”。笔者把微博所造就的真相还原效应称作为“无影灯效应”。每一个人的观点都可能有不全面之处,就好比每一盏灯都有“灯下黑”一样,但是,当所有知情人的观点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互相补充、互相纠错、互相印证、互相延伸的结构性关系,真相就会在这样的信息结构中毕现。
因此,只要一起事件不是只有一个目击者,只要微博发布信息的机制足够开放,那么最终传达出的真相往往会比传统媒介的报道模式更加完善和立体。所以,微博不是制造谣言的地方,而是粉碎谣言的地方。
笔者不否认网络言论中存在偏激、不全面等种种问题。但是,网络上的发言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公民,并不是经过专业新闻训练的从业者,我们不应当对他们过于苛求。即使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也会存在演绎、夸张的成分。人们对自己喜欢的话题多说一些、不喜欢的少说一些,这都很正常。因此,对网络上有民众发布的不准确、片面的信息,应当抱着更加宽容的态度。但对于带着利益目的进入微博的机构、企业等,它们的行为一定会影响到信息的正常传播。笔者在近半年的研究中就曾发现过多起源自商业因素的网络造谣、攻击事件,包括购买“粉丝”、进行“隐性”宣传的行为等。对于这些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应进行有效监管。
近一年以来,基于微博传播而产生的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