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价格虚高源于定价机制缺失 |
2012-01-16 08:30:5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592
|
|
新股发行改革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决策者和投资者的共同关注。为抑制目前的“新股热”,应加快推进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着力点在于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包括新股在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 [1202] 近几年来,由于新股定价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定价功能出现较严重扭曲。股市出现一个独特现象,即新股作为一个特别群体,定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独立于已上市公司,本该有价格折扣的新股,其定价反而高于同类已上市公司。 [1202] 统计显示,2010年-2011年,沪市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7.55倍,远高于沪市已上市公司20.06倍的平均市盈率;深市中小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8.53倍,高于该板块已上市公司38.09倍的平均市盈率。只有创业板新股的59.49倍平均市盈率,略低于该板块已上市公司64.24倍的平均市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业板公司平均价格高企。 从国际经验看,已上市公司经受市场检验,披露的信息更加充分。新上市公司一般有粉饰报表的冲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抬高业绩倾向。因此,新上市公司在定价时,投资者一般会要求有较大的价格折扣,即压低价格,而不是相反。 分析人士建议,为抑制新股价格“虚高”,可考虑用存量股份配售、推动实际控制人之外的股份上市首日可流通等措施,以抑制对新股的过度投机。 推出存量发行,公司老股东可在公司上市后,减持部分或全部股份,这既可避免发行过多新股造成募集资金过多,还有助于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应量,降低市场炒作因素,同时有助于减少限售股份积累,避免将来集中减持给市场带来冲击。 为抑制新股价格“虚高”,还可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