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债权型“货币错配” |
2012-02-03 11:04: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494
|
|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金融现象,我国也存在着货币错配问题。 从一国总体货币错配看,可以把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务型货币错配和债权型货币错配。当一国所拥有的外币资产小于需要偿付的外币负债时,或者说,拥有以外币计值的净债务时,该国属于债务型货币错配;反之,一国的外币资产大于外币负债时,或者说,拥有以外币计值的净债权时,该国属于债权型货币错配。不管是债务型货币错配还是债权型货币错配,都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产生不良影响。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债务型货币错配不同,我国属于典型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绝对量和相对量在国际上均名列前茅。截至2011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971.64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2017亿美元,到12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31811.48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我国拥有的近4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净外币头寸十分巨大,是一种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 通过计算衡量货币错配程度的AECM值,在1998年到2002年这五年时间内,亚洲金融危机减缓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势头,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速出现下降,进而引起货币错配程度相对下降。自2003年起,我国的AECM值又开始回升,在200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值21.9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以后,经济金融对外开放度不断增加,外贸顺差持续增长,导致外汇储备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