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保障房资金瓶颈需多管齐下 |
2012-02-10 14:27:5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609
|
|
保障房建设资金渠道拓宽。财政部近日发文明确,在保障性安居工程现有资金来源基础上,将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地区取得的房产税收入、部分国有资本收益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用于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确保不留资金缺口。 [1202] 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成为本轮楼市调控贯彻“有保有压”政策的重要抓手,但资金短缺问题却掣肘了保障房上市进程。财政部此番发文拓宽融资渠道,其目的就是要破保障房既有瓶颈。但需要提及的是,相形保障房所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压力,这些新增渠道的“输血”能力远远无法覆盖。弥合保障房资金缺口,还需要进一步以全局创新思维实现突破。 [1202] 保障房大规模入市可谓是众望所归,它不仅能满足许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更为关键的是可以优化楼市供求结构,带动房价实现理性回归。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各地保障房建设如火如荼,基本实现了年初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目标。 但遗憾的是,在各地方“开工”捷报频传的同时,关于“竣工”的声音却颇显微弱,那些机器轰鸣的工地距离成为老百姓期盼的“家”还很远,而后续资金不足正是导致保障房建设未达公众预期的关键。如今,债券融资、房产税试点收入等新增渠道的开辟犹如雪中送炭,体现出主管部门积极解决资金问题的意向。 进入2012年度,上年已开工的保障房需要继续投钱建设,而当年新开工的项目也在源源不断地上马,同样是“嗷嗷待哺”。据预计,保障房资金压力将可能会攀升到1.8万亿至2万亿元之间。显然,如此大的资金缺口严重捆缚了保障房正式入市的脚步,主管部门安排新渠道所投入保障房市场的资金,很可能只是“涓涓细流”,难解资金缺血之痛。 从地方债发行情况看,此前的融资目标并非全部指向保障房,且已陆续到期。平衡预算、及时还债反而是地方政府面前的首要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