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网络问政再次成为地方两会上的热词。代表委员认为,虽然目前民众可以通过微博、信箱、手机、网络访谈、留言板等各种渠道参政议政,但网络问政的关键是,不能流于形式。当前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民众沟通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互联网快捷、广泛、低门槛等特点,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径”。这里有最鲜活的基层声音,最热切的基层呼吁。正因如此,报道称,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网络问政模式,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为全国省、市、县党政一把手全部开通留言板并定期回应网友问题。今年的地方两会,体现了网络传播速度快捷的微博无疑成网络问政“主角”,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全国政务微博数量增长迅猛。据了解,目前总数已近2万个,各地纷纷通过微博问政加强官民沟通。
由此可见,网络问政的一头连接的是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一头连接的是5亿网民、普通百姓,它的应运而生宛如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政府及其官员在群众心中的距离不再遥远,这是动用多少“财政资金”都买不来的,其发展势头已经是“不可逆转”和“锐不可当”。
然而,也有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并没有真正把网络问政作为“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常态机制,他们只不过是把“网络问政”当成赶时髦,凭着“三分钟的热度”跟在别人后面做样子,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群众的满意度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