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炒新”热亟待改革交易制度 |
2012-03-06 14:39:3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505
|
|
近年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股、重组类题材股上市首日或复牌当日,往往出现在高PE泡沫上的超高开盘,遂使投资风险快速累积,参与者日后总体亏损特征明显。比如近期上市的“环旭电子”、“吉视传媒”等,也有了类似情形。从管理层态度来看,尽管深交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多次警示风险,但市场并无显著改观迹象。 [1202] 近日,上交所进一步加大了在新股上市初期的监管力度,已对一批参与恶炒新股的账户在第一时间作了电话或书面警示,并对行为严重、不听劝阻的黄某某、苏某某两个账户,及时采取了限制交易3个月的纪律处分措施。 [1202] 应该说,这些措施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从本质来看,这仍是一种治标不治本。如果要有效控制恶炒新股、恶炒重组题材股的风险,并要遏制基于某种既得利益的开盘或借势追涨的非理性现象,恐怕要从交易制度的源头开始改革。 由于在新股IPO或改制过程中以及上市公司重组过程中,往往有PE机构或利益相关机构的提前介入,因持股成本较低,具有上市首日高开的冲动,而现行交易制度中也提供了炒作便利。针对新股发行价过高、首日恶炒及题材类股票异动行情,近期管理层提出了培育理性投资与长期投资文化的重要观点。为此上交所还作了专门研究,在现有防范措施基础上,将进一步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管措施,以加大新股交易监管的力度。可惜,在市场交易制度上仍没有改革。 实际上,新股发行价过高以及上市恶炒现象,完全可以通过交易制度的改革来解决。比如,目前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