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重在制度创新 |
2012-03-06 14:39:5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593
|
|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制度协调性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202] 一是户籍制度与附着其上的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协调。实践表明,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相对容易,但统一城乡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较难。 [1202]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制度、就业制度的不协调。随着来自土地的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比重下降,以及“铁饭碗”和“大锅饭”就业制度的打破,土地制度和就业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呈现下降趋势,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这就造成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社会保障不足与土地和就业保障功能下降的矛盾。 造成上述制度不协调的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制度创新目标选择差异。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不同的制度安排体现了不同的利益关系,对各个主体来说具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相关制度创新的目标选择难免产生不协调。 第二,制度创新进程快慢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制度创新采取了渐进推进的方式;不同制度涉及的利益主体不同,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和矛盾大小不同,因而利益协调的难度和博弈结果存在差异。 第三,制度创新阶段性重点定位的差异。在农民工非农化阶段,制度创新在户籍制度创新和消除行政门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农民工市民化阶段,很多地方的制度创新重点仍然放在户籍制度方面,而对其他关键性制度创新重视不够。 第四,制度创新的地区差异。各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压力、市民化社会成本的承担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导致了不同地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