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对网络议政发表了一些批评,引起了共鸣。詹国枢认为,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官员在网络议政领域表现被动,有的甚至差强人意,网络议政平台虽然已量化,在全国铺开,但素质良莠不齐。詹国枢以去年风起云涌的政务微博为例说,除了“平安北京”等表现活跃外,有的政务微博存在“僵尸”化现象,多日不更新不发言,网民投诉也不予回应;还有的政务议政平台走向琐碎、搞笑和鸡毛蒜皮,不仅登轶闻趣事、饮食菜谱,还故意模仿网络语言,装萌搞笑。
问题在哪里?问题主要在于部分官员对网络议政认识不清,动机不纯。一些官员搞网络议政纯属被动,是大形势下的跟风或被动跟风行为,内心对网络议政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委身于网络议政平台不过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因此对这样一个平台自然是虚与委蛇,得过且过。在政务微博群体中,有些表现活跃的却没有实质性内容,多是为了赶时髦,既谈不上解决问题,更谈不上打通官民沟通渠道的作用。网络议政如若这般“僵尸”化、“哈哈”化、“花草”化,必然会损耗诸多网民的精神气,以后谁还来关注、谁还来参与呢?而一个缺乏网民参与的网络议政,还算得上是网络议政吗?
网络议政是很重要的,因为伴随着网民人数的大幅增多,如今已经基本进入全民互动、官民互动的时代。根据国家行政学院最新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至去年底,政务微博总数高达50561个,其中党政机构的共32358个,党政干部的共18203个。5万多个政务微博,虽然谈不上庞大,但面对的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