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短期内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长期压力依然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将成为中国新的通胀压力。这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考验,中国改革还要等待价格“闯关”。
2月份中国CPI如期回落至3.2%,2010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应该讲,本轮通胀的回落是伴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开始的,我国经济增速逐季走低,去年三季度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此外,翘尾因素的消失也是物价涨幅回落的重要因素。当前CPI的趋势性回落,与去年年初的物价走势不同,去年上半年物价大幅上涨,其中有相当成分为翘尾因素所致。由于基数原因,去年下半年CPI中的翘尾因素逐月下降,从7月份的3.3个百分点,到12月份的归零,大幅减缓了CPI同比数据的上扬推力,翘尾因素已基本消失,12月份物价4.1%涨幅全部归于新涨价因素。这种情况延续至今年,1月和2月的CPI数据是已经排除了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数据,更为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潜在通胀压力。 未来控通胀绝不能盲目乐观,当需求型、货币型以及输入型通胀消退的时候,成本型通胀却正在逼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