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通胀加剧“贫富失衡” |
2012-04-06 14:57:2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361
|
|
由于中国社会收入差距巨大,从基尼系数看早已越过了收入结构失衡的警戒线。中国基尼系数于2010年超过0.5,已属于收入差距悬殊的国家。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双不均”状况,直接体现在社会各阶层消费结构的重大差异上。通胀对普通民众福利的伤害远甚于对富有阶层的影响。 [10] 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体现为食品消费支出价格的变动。对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来讲,食品在消费篮子中的比重,要远超全社会总消费篮子中食品的权重。相对与非食品消费而言,食品消费的需求弹性更小,更具有刚性。当以全社会总消费篮子衡量的通货膨胀进入过高区域时,普通民众承受的价格压力,要远高于官方公布的名义价格水平,所以,最近几年普通老百姓明显感觉到官方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偏低,甚至远远低于自己的生活开支增长幅度。 [10] 不仅如此,由于食品消费需求的低弹性,通货膨胀带来了普通民众食品需求支出名义水平的上升,还导致普通民众非食品消费支出的压缩。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消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会持续下降,即食品支出增速持续低于总消费支出增速的。 一旦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这一规律就会在短期内失效,2004年中CPI数据摆脱前5年的零增长,突然跃升至3.9%,结果当年食品支出增速超过了总消费支出的增速。2005年和2006年,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重又被控制在2%以下,这两年的总消费支出增速又恢复到了超越食品支出增速的正常状态。2007年和2008年,中国再度进入高通胀时期,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增速再度呈现了超过总消费支出增速的现象。 再看富裕阶层情况。由于普通民众在高通胀时期压缩非食品支出,被动增加食品支出,在社会总消费支出篮子中,高通胀对非食品支出的压制作用非常明显。但对富裕的高收入阶层来说,非食品支出权重要远超普通民众,而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