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研究 >> 舆情 >> 文章页
政务微博从“粉丝”到“反思”
2012-04-13 14:20: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662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不断推进,各级各地党政部门纷纷在网上开设了政务微博,力图将网络问政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比如,上海建立覆盖全市的政务微博集群,并且吸引“粉丝”过千万,为全国各级各地党政部门树立了榜样,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多少多少“粉丝”,而应该也必须更多地“反思”政务微博到底应该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毫无疑问,开通政务微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公开政务、沟通民意、回应舆论、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秉承以人为本、为民办事的观念,必须有一套便民利民惠民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绝不能成为一种摆设或仅仅在乎“粉丝”的多寡。然而,有些地方、个别部门,建立政务微博随意性太大、目的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发挥和追求公开政务、沟通民意、回应舆论、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而是一时兴起,盲目跟风,一味追求点击率,甚至弄虚作假,搞虚拟“粉丝”,这就完全背离了网上问政的宗旨和目的,这样的政务微博也不可能生命长久。

  建立政府网站也罢,开通政务微博也成,都是政府工作的延伸和拓展。而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权力都是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