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研究 >> 舆情 >> 文章页
“网络批评”亟需提高文化含量
2012-04-13 14:21: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662

  “网络批评”已经向我们走来。但是众声喧哗中,总有一些杂芜之音,通过公共或者个人的媒介,给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带来困扰。而真正理性与智慧的、具有文化含量的“网络批评”,则因缺位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显然,以网上谣言为依据作出的种种“网络批评”,不仅是站不住脚的,也是没有文化含量的,而且还会产生传谣、信谣之恶果。这种所谓的“网络批评”也不只是一个“没文化”的问题,而是涉嫌违法,当追究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之责。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制止那些以“网络批评”之名,行“网络谣传”之实的恶作。

  “网络批评”中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造谣、传谣式的“批评”之外,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如何理性表达批评意见。毫无疑问,网络批评增强了批评的尖锐性、时效性和社会反应度,还可以让我们在网络上清晰地看出批评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提高了批评的影响力。但是也有许多“网络批评”火药味十足,似乎越激烈越有人关注,追求抢眼成为批评的目的,减弱了批评的文化含量,而成熟公允的批评常常沉没于网络的犄角旮旯,反而门庭冷落边缘化。

  不可否认,近几年被“网络批评”的事或人,不少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不当,甚至是错误和问题。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对此进行公开批评的载体。这是社会民主发展的进步体现。但也必须看到,绝大多数的“网络批评”内容,所涉及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