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值透支”倒逼汇率改革 |
2012-04-20 17:17:3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541
|
|
4月14日,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至1%,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10] 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长期是升值或贬值,主要看三个因素: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中国经济的内在竞争力;美元的内在价值,美国经济内在竞争力;重大突发事件导致中国或美国中的一方无法承受,产生“断崖”式的币值大跌。 [10] 为压制国债收益率上涨,美联储直接印钞购买美国国债,但其副作用――通货膨胀会推高利率威胁衍生品,美元贬值又威胁上百万亿美元规模的外汇衍生品泡沫。而发动对伊朗战争又会威胁奥巴马的总统大选,因此格外纠结。 在美国纠结、决策彷徨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或贬值,主要取决于中国。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31%。然而在国内,从货币发行层面上,人民币因上万亿美元热钱流入增发基础货币,因18万亿人民币救市的信贷透支而贬值;其内在价值,因国际原材料增加、土地和房价上涨、劳动力涨价、食品涨价等原因,相同单位的人民币购买力大大下降。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同期也盛极而衰。外需因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及房价上涨、欧美贸易保护升级,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由高峰时的10.1%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接近0。 就投资而言,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投资规模空前绝后,中央到地方负债水平都达到极限,加上楼市调控土地财政锐减,投资必定不断萎缩;而过去30年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外贸依赖型经济,均是以牺牲居民消费为代价的,故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由1977年的63%一路下降到现在的35%。 更麻烦的是不断恶化的财富再分配。在中国和西方特别是美国之间,财富再分配以购买巨量美国债券、廉价商品出口、变相税收转移等方式对外倾斜;在政府和民间之间,以政府高税收、高投资、高消费等形式向政府倾斜;在金融和制造业中,以金融垄断高收费高利差向金融倾斜;在上游国企资源垄断和下游民营经济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