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针对5-6岁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目前的幼儿园阶段,各地不仅提前大量引进小学课程,而且教育方式也提前“小学化”,如通过大量做习题“强化训练”。在这种背景之下,教育部专门发布具体《指南》,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份“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际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儿童教育提供“指南”、帮助他们彻底摆脱“拔苗助长”命运,无法令人乐观。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会如此着急地“拔苗助长”、认同幼儿教育“小学化”、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从大的教育体制环境上考察,它实际上是整个教育体制高度应试化、应试教育逻辑不断向前延伸推演的必然结果。读书受教育为的是考上一个好大学,而考好大学的前提是考好高中、考好初中、考好小学,如此“考好”逻辑环环相扣层层传导下来,最底层的“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