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第三次成品油价下调,没有悬念地如约而至。在这场罕见的“三连跌”中,成品油市场中的各方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买方市场,成品油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需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油价下调之前,中国的成品油市场的表观消费量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攀升,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被上游的生产商顺势地转嫁到下游的消费者身上。卖方市场下,产业链的上端占据天然优势,很容易通过各种方式消化高价原料的压力。
2012年国际油价持续下行,成品油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被缓解,但由于下游终端的需求不振,上游成本压力的缓解并没有能够对相关企业起到利好,反而成为这些企业的负累,其突出表现是地方炼厂创下新低的开工率。7月地方炼厂的开工率创下三年内最低,仅30%左右。
这个数据说明,国际油价的下跌虽然降低国内成品油生产商的成本,但下游成品油销售量的低迷却抵消了这种利好,炼厂迫于下游需求减少的压力,不得不靠减少产量来度过危机。
与此同时,国内成品油中较高的赋税对炼厂又形成另一重压力。上周国家发改委的人士首度公开表示,中国的油价高于美国,并且特别说明所…………
|